找到相关内容1074篇,用时14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四分律——源流

    ,由此而表现美德、威仪、庄严,是为戒相成就。持戒必具此四科,方为完满。南山律宗以大乘佛教的圆义来会通《四分律》,以阿赖耶识(第八)所藏的种子为戒体,被称为心法戒体。  道宣律师不仅精研昆尼,通达律藏...通大乘的看法,更进一步建立三学圆融无碍说。此即大小二乘各立三学,并以大乘佛教的三聚净戒作为律学的归宿。就大乘圆教三学说:戒是摄律仪、摄善法、摄众生三聚净戒;把心停止在诸法都以为根的看法上是定;详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74761870.html
  • 迈向二十一世纪的生死观 生死本体论

    假名,即是中道义。   这一世的最后一念一直延续到下一世成第一念。   大乘佛教中期,唯识学家将六细分为七,又添加第八的作用。前五识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是觉知作用,当我们看到、听到,也就是把这些...喜欢、不喜欢。   第八识阿赖耶识,意为种子,如芒果子仅小小一颗,却将巨大的芒果树涵存其中!   人类基因上有染色体含藏了人体三千多项功能,而阿赖耶识的作用,则在于:   现行(前几之作用)薰种子...

    郑振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80861895.html
  • 大圆心髓略

    被收第八中,将来形成果报。  (4)定所生自在色:就是八地以上的菩萨在禅定中,由殊胜定力神通变化出种处的色、声、香、味等境,它们能由眼、耳、鼻、舌等识觉知。  (5)遍计所起色,就是由第六意识中的独...  大圆心髓略   大圆满心髓(心中心),为藏传佛教宁玛派所传密法中的最上法门,其见地行持,与汉地禅宗颇多相近,而又别具修身修气、修力修语的多种方便,及不共显密诸宗的密义密诀,洵为佛教法藏中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93861940.html
  • 佛学理论中有“本体论”学说吗?

    第八为“我”,其特征是恒审思量,也是染污。  [22] 这里的“自性”(svabhava),系由表示“自己的”词头sva-与表示“存在”的动名词bhava合成,意谓“自己的存在”。中观学者的“自性...sadayatana)与外界的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六境(sad-visayah)一一对应,而产生。于是,才有了彼此的区别以及现象世界的生灭。世界万有只有在人的参与下才能显现其存在的价值,任何时空下 的“心外之法”...

    夏金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94161943.html
  • 《顿悟入道要门论》浅释(2)

    一智?答:眼耳鼻舌身,此五共成成所作智。第六是意识,独成妙观察智。第七,独成平等性智。第八含藏识,独成大圆镜智。  问:此四智为别为同?答:体同名别。  问:体既同,云何名别?既随事立名,正一体之...作用。法相宗认为,受蕴在前六,想蕴在第六,行蕴在第七,识蕴在第八。五蕴总归为色法和心法(后四蕴为心法),它表示世界万法由色心二法或五蕴因缘合集而生,并无实在的自性。  问:经云,二十五有,何者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14862085.html
  • 《心经》者何(2)

    五蕴的和合,名色就是五蕴。问题来了,前面专谈‘’义,此地五蕴中又有‘识蕴’,二者岂非重覆?不,前面‘’义,是指生命的根本。《经》中称曰‘阿赖耶识’或‘第八’;而这里的‘识蕴’,是由根本派生...  通常人们认为,人死如灯灭,这是因为只看到肉体,而看不到的存在的关系。色身作为生命存在形式,是有形的;而是生命的主体,是无形的。平常我们只看到有形的色身,然而色身只是暂时存在,而识才是永久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21862119.html
  • 纯正密典研究

    有漏的“九”转变为大日如来的“五智”,即转第九识阿摩罗识为法界体性智,转第八为大圆镜智,转第七为平等体性智,转第六为妙观察智,转前五为成所作智...以下特点:(一)以“六大”为宇宙的本初和密法的根源。认为密教中的胎藏界是由“六大”中的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构成的,而金刚界是由构成的。(二)以大日如来为...

    陈士强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24562142.html
  • 论“和”与文化养生

    一机制极有可能达到人的内外境平衡。  佛家在其实践中也注重这种善念导引的摄生方法。如唯识宗所宣扬之阿赖耶识即第八,就象一个神奇的种子库,有不可穷尽的善恶种子,通过第七末那的执为我有,自意识、眼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30962169.html
  • 佛教对“人生命运”的看法

    种子般埋藏在我们的第八──阿赖耶识中,一旦种子遇缘,便起现行,起了现行,自然果报分明。  根据佛经说,因恶业而受罪者,称为罪业,罪业报生三恶趣;因善业而得福者,称为福业,福业报生人天。这就好像一个...“”,随著业识投胎而有“名色”,继而“六入”(六根)成形,藉著六根接“触”外境而产生感“受”,而后生起“爱”染欲望,进而有了执“取”的行动,结果造下业“有”,“生”命的个体就此形成;有了“生”,终将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5262512.html
  • 净土科学观-极乐世界的依报与正报

    性智,平等心现前了。“转第八为大圆镜智”,这个大圆镜是比喻。第八就是阿赖耶识,就是前面我们所画的两个圈圈,这个见相同源的这个大圆,这个叫根本。大圆镜是比喻,大是比喻大无边,因为它含藏无量无边一切法...二种障,这两种障碍了我们无上正等正觉,所以必须要把它断除。  断了二种障,那就转识成智了,那么这个多少要懂得一点唯识学,就很容易明了。要“转前五为成所作智”,就是眼耳鼻舌身识,眼识、耳识,乃至于身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30062630.html